从青岛市城乡建设委获悉,“十三五”时期,青岛规划完成海泊河流域、李村河流域、楼山河流域、崂山区、城阳区、高新区、黄岛区共约169.6公里主要河流的综合整治。到2020年,基本完成汇入胶州湾的过城河道综合治理,减少排入胶州湾污染物总量,改善胶州湾水质。
根据《青岛市“十三五”过城河道综合整治规划》,我市共规划重点整治工程共62项,其中,海泊河流域2项,整治河道长度3.4公里;李村河流域15项,整治河道长度19.6公里;楼山河流域12项,整治河道长度19.8公里;崂山区河道5项,整治河道长度16.8公里;城阳区河道9项,整治河道长度46.9公里;高新区河道8项,整治河道长度32.8公里;黄岛区河道11项,整治河道长度30.2公里。
胶州湾是青岛的“母亲湾”,改善汇入胶州湾的过城河道水质成为整治环节的重中之重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市计划基本完成海泊河、李村河、楼山河、白沙河、墨水河、洪江河、羊毛沟河、龙泉河、九曲河、镰湾河等在内的一批重点河道的综合治理,加强河道截污,减少排入胶州湾污染物总量。在此基础上,我市将通过生态景观河道建设、海绵城市建设,利用镀锌石笼网加强河道的日常维护管理等手段,在2020年,基本实现全市主要过城河道水质达到Ⅴ类及以上的标准。
围绕过城河道“缺水”困境,我市计划通过大力建设城市再生水厂、再生水管网及泵站,逐步形成以再生水作为河道景观水体补水水源系统。利用“海绵城市”建设契机,我市将充分发挥过城河道在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中各个环节的作用,提高河道对雨水的调蓄、滞纳和净化作用,在规划期末,基本解决河道景观水体补水问题。
为了更好地发挥过城河道在改善生活环境中的作用,我市计划重点建设完成一至两条典型生态景观河道。“重点选择在两岸人口密集的河道进行试点,通过增大绿量,打造水系景观,营造更好的活动空间等方式,满足人居、生态、生活等多种需求。”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市还计划构建完成青岛市河道治理与维护管理信息化平台,并学习并借鉴外地先进的河道整治、管理模式,使河道整治与管理“市场化”,探索河道管理“青岛模式”。
24小时咨询热线:
18832808887
QQ在线咨询:
36663778
微信号:
18832808887